讲义 | 甘于恩:论广东粤方言的声调格局(详细摘要)
论广东粤方言的声调格局
(详细摘要)
甘于恩
一、粤语声调的若干认识
本文以广东粤语为研究对象,讨论广府片、四邑片、两阳片、勾漏片以及吴化片粤语的声调格局,为进一步了解粤语声调的本质特征提供一些依据。
从粤语的声调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:
1. 从阴阳调类的关系来看,广府片多数点普遍遵循“阴高阳低”的模式,这一特点在阴平与阳平的对比上反映得尤其明显,只有高明西安阴平为44,阳平为55,可视为例外;
2. 阴平读高降(53或52)的,可能保留粤语比较早期的阴平调值,有部分读55的音节则是早期粤语的形态变调(表名词性成分或小称),我们从方言点分布可以看出端倪:城市或县城方言阴平较多读55调,如香港、澳门、从化(城内)、增城(荔城)、连州(市区)、韶关(市区)、湛江(赤坎)、吴川(梅菉)、宝安(新安)等;其他点则读53或有两读。因此可以推测,阴平只读55调的方言,早期应该也有高降的读法,阴平高降读法后来被55调所覆盖,55调的来源应有两个:一是粤语自身高平形态变调的扩散(这点下文还将论及),一是官话方言阴平的高平读法的影响;
3. 早期三邑(南海、番禺、顺德)在行政上联系密切,声调方面亦有诸多类同性。以这一区域阳平的调值为例,其调值起点偏高(在中域或之上),如佛山(市区)42,顺德(大良)42,顺德(陈村)33,番禺(市区)31,南海(桂城)31,甚至有偏向高域的读法,如南海(沙头)44等,中山(石岐)阳平读51调,也可以视为此一区域声调特征的延伸。可考虑以阴、阳平的读法,在广府片下划出三邑小片,其余部分划为两片:广州小片、莞宝小片(莞宝小片的阴平以中域3为起点,有两种形式——中平和中升);
4. 由于阴上、阳上,阴去、阳去的调型相当接近(多数点阴上为高升、阳上为低升,阴去为中平、阳去为低平),调型的近似导致不少点阴阳上、阴阳去产生合并,如澳门、珠海(前山)的上声13(有人记为24),佛冈(石角)、连州、南海(九江)、高明(明城)的上声35,韶关(市区)的24,中山(石岐)、珠海(前山)、高明(明城)去声读33,阴阳去的混同目前在澳门、香港和广州也不同程度地发生。这种合并也出现在两个调值比较接近的入声(中入、阳入)上,使得中山(石岐)、珠海(前山)的声调显得特别少(6个);
5. 在广州北部(花都北兴)与清远佛冈(石角、汤塘)交界的一小块地带,阴平的读法偏向中域33(23),但有的点叠置了高平(北兴)或高降(汤塘)的层次,这些层次可能是后来进入的。这一带阴平的特殊表现可能有不同的来源或与异方言的接触有关。
6. 四邑话声调的典型表现,是阴平与阴去合流为阴平去,且阴平去的调值一般为中域33(少数方言略有上升,如江门、斗门的34,江门江海、新会荷塘的23),恩平沙湖的阴平去类别上为四邑型(合流),但调值却趋向广府片的高域(455)。
7. 四邑话阴阳调类的分界也是以3作为界线,阴调类≧中域3(阴平33,阴上55,阴去33),阳调类则≦3(阳平22,阳上11,阳去31)。略有不同的是,四邑话由于阴平读33,故与阴去33合流为“阴平去”,阴上和阳上四邑话都可以归入平调型,去声(阳去)则是中降型,这是其调值上与广府片的明显差异。但阴阳高低的基本格局却无太大的区别。
8. 入声三分是粤语的普遍特点,但在四邑话里,却反映了入声二分(只分阴阳)的事实,某些广府片读为中入的音节,在四邑片中却读阴入,如“法”、“国”等,电白马兰话的入声,应该反映出早期四邑话入声二分的情形。
9. 四邑片的某些边缘区域,表现出过渡演变的趋势,如江门江海、新会荷塘,尽管调值接近中域,但调类的分合却体现广府片的特点,即阴平与阴去不合流,且荷塘话阴去与阳去的调值与广州话毫无二致。
10. 四邑片方言在地理上与佛山接壤,故而某些特点与佛山方言的声调表现有近似之处,如中山古镇的阳平读法,与广府片三邑小片一致,皆为中降(-低)。
11. 两阳的阴平调是个非高平调,阳江、阳东、阳西一带以中平调为常(阳西淡水为略高的44调),似四邑,只有阳春各点略有升势(35、335、45),不过两阳与四邑最大的不同是分化方向的差异:两阳阴去独立为一调,而四邑话古清去与阴平合流;
12. 阳平在两阳多为中降调(仅春湾为低降21),这与广州话的21、四邑话的22皆有区别(非低、非平);
13. 上声读为低降21(仅春湾为上扬的24),与广州阴上35、阳上13,调型不同,与四邑的阴上55亦显相异;
14. 两个去声分别读25/24(阴去)、54/554/53(阳去),最能体现两阳方言的特色,只有阳春各点的阴去,同于广州话;
15. 阳春春湾的声调格局和特点比较接近广州话,上声分阴阳,而且阴平与阳平、阴上与阳上的关系都属“阴高阳低”的模式,阴入的读法是个高促调,这些都与广州话基本一致,但在阴去与阳去的关系上,却保留两阳片“阴低阳高”的特色,最为奇特的是,阴入和阳入的格局是“阴高阳高”,只不过阳入是高降,这反映了春湾的入声糅合了两片阴入与阳入的读法;
16.勾漏片调类的大局与广府片一致,为9个,但有的点阳上与阳去合并(如广宁2点),仅余8个,但这种合并同样发生在广府片或其他方言片中,并非勾漏片的调类特点;
17.勾漏片的阳平和阳去比较有特色,或者阳平为上扬调(有的点上扬后有降势),或者阳去为上扬调,郁南(千官)这两方面皆不具备,整个声调格局与广府片无异;
18.与阳调类的表现对应,勾漏片的阴上和阴去也有特色,广府的阴上为-降/-平调(一般为35),阴去为+平调,而勾漏片的阴上为+降/+平型,阴去为-平调型。刚好跟广府相反。当然,也有的点与广州话一样,体现出较强的广府片特征。
19. 吴化片比较突出的特点在阳平的调值,与广府片低平或低降相比,吴化片的阳平表现为-低平或-低降的特征,吴阳、坡头是中高平,化州各点则为低升;
二、总结
1总体特点
1、整个粤语的声调格局以8-9个为多,一般是按声母清浊分为阴、阳两类,不少方言点还分出中入,中入一般亦属于阴调类。如果不考虑入声韵尾的不同,广州话阴入的音高相当于阴平,中入的音高相当于阴去,阳入的音高相当于阳去,则实际上只有6个调位,多数粤语亦有这种对应关系,但对应的调类有所差别,如台山话阴入对应于阴上,中入对应阴平去,阳入对应阳平。尽管对应的类有所差别,然而这种阴-阴、阳-阳的对应格局是基本一样的。
2、粤语的声调(本调)格局有两大类:一是如广府、四邑、勾漏的阴高阳低型;另一是如两阳的阴低阳高型(四邑话的新会司前方言亦如此);吴化片大致与广府片一致,但吴坡小片的声调格局是部分“阴高阳低”,部分“阴低阳高”,可能有其它因素影响。
3、广府片不少粤语的阴平有2个调值,一个为高降,为高平,有人(李新魁、黄家教、施其生、麦耘、陈定方 1995)倾向于分为2个声调:上阴平(高降)和下阴平(高平)。但从演化语言学角度看,上阴平是本调,下阴平则是形态变调(粤语的形态变调拟另文讨论),其突出功能为表词性差别(名词)或小称,如广州话的“蚊”、“(二)奶”、“包”(名词)。在上下阴平的竞争中,下阴平接近胜出,这种趋势在城市方言或新派方言中表现得尤其突出,如香港、澳门、韶关、连州以及不少县城粤语只有高平调的阴平,而乡镇粤语的阴平更多读为高降调。
4、一旦下阴平(高平调)从形态变调扩散到本来为上阴平的“地盘”,也就是说,某些本应读为上阴平的音节,在下阴平的带动下,亦读成下阴平,这时调类合并与分化便同步进行。从音节数来说,为下阴平侵入上阴平的读法,部分上阴平字合并到下阴平里边了。但是,这种合并并未完成,还有部分上阴平(高降)仍然保留原来的调值,因此,假如合并停止,或者上阴平的调读可以抗拒下阴平的同化,使得两种调值凝固为两个调类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就必须承认阴平已经分化为两类。这就是目前我们在顺德(陈村)话看到的情景(甘于恩、吴芳 2007),估计珠三角不少方言有类似陈村话的情形,但具体数目有多少,到底以哪种趋势(合并抑或分化)为主,尚待研究。
5、广府片中的东莞2点基本遵循“阴高阳低”的声调格局,但东莞常平阴去为33,阳去为42,中入为13,阳入为3,似与此有点扞格。类似情景我们在吴坡小片中亦可见到,也许从方言接触的角度可以解读之。
6、浊上是一个容易跑掉的类别,粤语的浊上亦如此,其走向有四:一是与阴上合并,如澳门(市区)、中山(石岐)、珠海(前山)、连州、韶关(市区)、南海(九江)、佛冈(石角)等点,两阳各点亦如此,阴阳上合流是粤语的大势;二是与阳去合流,如恩平(江洲);三是与阳平合流,吴化片有多点表现为这一特点;四是与阴平合流,主要反映在四邑片的一些点,如江门江海、中山古镇皆如此,四邑片不少点(如台山、开平)的浊上字也部分与阴平合流,如“染”、“你”(单数)等。但总起来说,粤语浊上跑到阴调类(阴上、阴平)占据多数,跑到阳调类的为少数。
7、从阴去、阳去的分合关系看,多数粤语从分,从合(即只有一个去声,阴阳去合流)的点有:东莞(莞城)、高明(明城)、中山(石岐)、珠海(前山),都集中在广府片。四邑片虽然只有一个去声,但阴去与阴平合为阴平去,去声调为阳去类,实际上还是二分的。
8、粤语的所谓“本调”中可能叠置一些变调形式,如广州话的55(阴平)、35(阴上),四邑话的11(阳上)、55(阴上),需要予以细心剥离。
2
声调格局的三种类型
粤语各片都有舒-促调值对应的特点(实际上不少南方方言也有)。我们讨论声调格局的类型,并不是就孤立的一个点,或者是一个片内部调值的细微差异,来进行分析的,而是就调类之间的关系在整个片的主体趋势来讨论的。那么,粤语内部体现出哪些区域特征呢?
A.广府型
阴平→阴入
阴去→中入
阳去→阳入
B.四邑型
阴上→阴入
阴平去→中入
阳平→阳入
C.两阳型
阴去→阴入
上声→中入
阳去→阳入
吴化片的声调类型与广府几乎无异,故不列。虽然都是阴阳搭配,但格局有所差别:广府片是阴平、去对应入声(阳平、上声不参与),四邑片则是上、阴平(去)、阳平对应入声,阳去不参与,两阳片却是阴阳去、上声对应入声,平(阴阳)声不参与。勾漏基本上就是广府的对应格局,少数为四邑的格局(如广宁)。
我们将几个片的对应关系,换算为字母,可能就看得更清晰了:
(1)广府(勾漏)片:AFH(吴化片)
(2)四邑片:BDG
(3)两阳片:CEH
从以上来看,四邑片与广府片的对应格局差别最大,吴化片差异最小,分片理据存疑,两阳片异大于同,可以单列,勾漏片与广府同大于异,大致也可合并,名称可以叫做“广肇片”(个别点参杂了四邑的类型),广肇片下面可以再细分为广府、勾漏(或“肇庆”)小片。这两个小片在调值的形态上有较大差异,但格局关系却是近似的。
声调往往是大区方言、方言片之间重要的区别特征,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声母和韵母。但由于声调的区别性特征不易提取,故在方言分区时常被忽略。我们认为,必须提倡在方言分区时引入声调要素,做过细的分类和研究,使分区研究建立在详实的语料基础上,从而具有更强的理论说服力。
往期推荐特稿|甘于恩:语言学的新希望——评《中国语言学大辞典》
论坛 | 甘于恩:文化类公众号编辑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【上】
论坛 | 甘于恩:文化类公众号编辑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【下】
讲义|甘于恩:汉语歇后语性质、特点及其方言对应形式 ——以普通话和粤方言为例
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,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。谢谢各位!